文明礼仪伴我行——车德萍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南开大学校长曾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 发必理,衣必整,钮必 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做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他告诉我们要以整洁端庄的仪容示于人前,这是一种“礼”:革命家列宁下楼, 在狭窄的过道上,碰见一个工人端着一盆水上楼。 工人看是列宁,就要退回让 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 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 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等工人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以自身的言行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这也是一种“礼”。孔子说, “不学 礼,无以立”。“礼” 被居于六艺之首,孔子认为不学礼,就没有了立足社会的 依据。那么, 在现代社会,究竟什么是礼呢?我们可以将它简单地概括为“律 己、敬人”的-种行为规范。约束自己、 尊重他人,就是拥有了良好的文明礼 仪。
有这样一则报道, 在法国,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会看到这句中文告示:请 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专门提醒爱在公共场合看“热闹”、并大肆喧哗的中国人的。 一些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已经严 重损害了拥有悠久灿烂文化的“礼仪之邦”的光 辉形象,同学们对此也会感到愤慨,但是反思我们自身的所作所为,我们会发现 文明离我们也有一段距离: 在我们的校园内,会看见有教室里、楼梯上会见到与 我们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和饮料瓶:教学楼前的草坪上渐渐被踩出了 一条小路: 饮水机周边不仅水迹遍地,还有随手丢弃的垃圾:早读开始很久了, 一些同学拖着劳动工具, 旁若无人、高声谈笑着走过静悄悄的教室:对在垃圾桶 边辛苦劳作的工人面露鄙夷之...这一切让我们与文明渐行渐远! 个国家是否强大,要看其文明程度: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则由公民道德素
养体现:而社会公民的道德素养具体表现在每一一个人身上。鲁迅先生说:“中国 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个 人的修养。人的文明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人的个人修养 不需婴惊人的言行,而是在一些细节体现。 所谓“文明是一种习惯, 素养就是不 用提醒”。让我们择善而从、明辨是非、不违良知、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 的标准,并成为种习惯, 这就是拥有了素养,也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同学们,夜深人静的时候,十字路口红灯亮起,虽然周围并无行人,但你还 是停下了车轮静静等待,这就是文明修养:当清洁工人辛苦工作时,报以感谢的 微笑,这就是文明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播下一个动作,就会收获一个习惯: 播下一个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格。 让我们养成文明习惯,争做文明使者,努力 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明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