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大褂背后的红色记忆》迎江路校区第五周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930烈士纪念日,我们也即将迎来伟大祖国诞辰75周年。在这个重要时刻,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给同学们讲一讲,革命先辈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从一件衣服说起。
这是一件昂贵的皮毛大褂。他是一百年前,江北地区的工人们,拿着自己微薄的薪水,一点一点凑出来的,只为了送别王荷波。王荷波是谁?他1882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牺牲于北京。在他短暂的45年人生中,饱尝民族屈辱下的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民族解放的追求。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革命先烈。1916年,王荷波来到浦镇做工,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又到了一年冬天。对铁路工人来说,冬天是一年里最难挨的季节。天寒地冻,工人却连一件棉衣、一条长裤、一双完好的鞋都穿不上。他们的手上、脚上甚至脸上,都生了严重的冻疮。这些冻疮从红肿变得乌紫,最后开裂、溃烂……工人们只能哀求铁路局,发一件御寒棉衣吧。但铁路局高高在上,置之不理。"饥寒交迫,无人问津""工人死活,有谁关照"?这种情况,唯有罢工!王荷波站了出来!他带领几十名工人,卧倒在冰冷的铁轨上,要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得罢工的胜利。铁路局为了不误火车正点,被迫答应让工人派代表进京谈判。王荷波义不容辞地扛起了这项使命,工友们万分感动。大家看着王大哥身上衣衫单薄,想到北京严寒,就背着王荷波,凑钱做了件皮毛大褂送给他。皮毛大褂厚实、保暖,王荷波穿在身上,暖在心里。“穿上兄弟们送的衣服,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我绝不辜负大伙的重托!”在北京,王荷波只身一人来到北洋政府交通部,和交通总长叶恭绰谈判。面对叶恭绰和他的幕僚们,王荷波据理力争,临危不乱,成功为工人们争取到御寒棉衣等过冬物资,帮助工人顺利过冬。浦镇机厂沸腾了!工人们穿上从交通部拨来的崭新棉衣,敲锣打鼓,高举标语——"热烈欢迎王荷波会长凯旋荣归"!站在这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深感革命先辈们的不易与伟大。王荷波同志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自由与解放的征途。他不仅仅是无数工人兄弟心中的温暖与希望,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者的崇高信仰。中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这一路走来,离不开无数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奉献。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铺就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同学们,让我们时刻铭记先辈的遗志,努力学习,为祖国的伟大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