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是“书友”
提起“读书”这个话题,让我又把记忆重新拉回到了很多年以前。
那时的女儿刚刚牙牙学语,妻子每天教她背诵古诗和歌谣。每每我工作回来,听到女儿用那稚嫩的声音认真地看着书本、读着书上优美的歌谣,我内心无比的喜悦之外,也对女儿充满了好奇。难道女儿是传说中的神童?竟然能认识书上这么多的字。渐渐地我才知道,她只是强记住了每一句话在书上的位置,并不是真正的学会。可这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一定要培养女儿读书的兴趣,我相信读书一定会打开女儿智慧的天空。
转眼女儿就开始上幼儿园了。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可以看懂一些带有图文的小故事。可真正让她爱上读书的,是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随着年龄的长大,以前的那些故事已经不再能引起她的兴趣了,她需要有更多内涵的书来填充逐渐发展的心灵。从那时起,给女儿挑选合适的书籍就成了我研究的课题。
给女儿看什么书呢?我咨询了当时教她们班语文的刘老师,刘老师推荐我可以给她读一读郑渊洁写的儿童故事。这让我突然回忆起了我儿时喜欢看的读物,郑渊洁所写的《舒克贝塔传》。可这不是家长当时最反对我读的“课外书”吗?经过刘老师的解释,让我明白了让孩子喜欢上读书,首先就是要让她对书上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只要去读,就会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书买回来了,看着厚厚的四大本(包括《舒克贝塔传》、《皮皮鲁传》、《鲁西西传》、《大灰狼罗克》),我心里想着女儿看到这些书高兴的样子,心里别提多美了。可是当女儿放学回来拿起书翻了两页,却丢在一边不看了。难道是不喜欢?我和她交流了一下才知道,她根本就看不懂,而且上面还有好多的字不认识。我和她耐心地说里面的故事如何如何好玩,她慢慢地又有了一点兴趣,可也要求我读给她听。
说实在的,我上学的时候可不是一个爱看书的学生,工作后更是没那么多的时间和兴趣再拿起书本。可是没办法,谁让我立志要做一个好爸爸呢,一定要给女儿做个好样子。我选了一本小时候看过但没看完的《舒克贝塔传》,每天晚上给她读着听。女儿逐渐被小说中的内容吸引了,慢慢地不再只是躺在床上听,她开始伸着小脑袋和我一起挤着看书上的内容。而我也在给她读的过程中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些幻想驾着直升机、开着小坦克在动画王国漫游的无忧无虑的时光。
没多久,女儿已经已经不再满足我读的进度,她太想知道小说中故事的发展了。女儿开始自己读后面的故事,只是遇到不会的字就跑过来问我,直到后来问我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少。而我对读书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被女儿强迫着去读了,我发现读书也渐渐地成了我的爱好,开始和女儿一起读这些童话,给彼此讲书中的故事。从此我和女儿有了另外一个关系,“书友”。
女儿到了三年级,新来的梁老师在读书这件事上更加重视,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向大家推荐一些优质的读物。慢慢地我们家的书变得越来越多,原来的地方有些装不下了,为此我们又增加了一个书柜。
时间过得好快,又一转眼,女儿已经五年级了。在这几年的读书过程中,我们曾经一起和自由自在、永远年轻的“小飞侠彼得”在空中飞翔,一起与《老人与海》中的渔夫和巨大的马林鱼搏斗。我们也一起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坚强感动,一起被《斑羚飞渡》中老斑羚“智慧”和“舍我”的精神所折服。
从此“书”成了我和女儿沟通的方式,我用书中的故事教给女儿道理,女儿用书中的故事给我描述她美好的未来。我们时常一起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我和女儿变成了“书”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