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课堂>教学掠影>详细内容

教学掠影

深入课堂重常规 蹲点教研促成长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02 22:30:14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一节课由徐婷婷老师执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徐老师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将原本位于练习题位置的邮票问题改编为动态的汽车问题作为例题来讲解,通过汽车之间的对比直观地让学生发现汽车颜色、状态、功能之间的不同,从而确定分类标准,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收集数据的需要,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徐老师根据班级孩子的身心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设置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主动感知与体验。

6ad33f9b597d493296854634c1beac42.png

第二节课由高洁老师执教《简单的数据调查与分类整理(二)》。高老师紧紧围绕本课的重难点,从学生正在经历的“换牙”实际情境出发,引发孩子“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过渡到“小组合作,开展统计”活动设置,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收集数据”的方法,随着活动有序高效地展开,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数据收集结果”并不能清楚表达信息。巧妙地将学生的思考导入“数据分类整理”,通过“1+1”交往学习的教学手段调度,教学进程从容展开,学生思维在层层递进中完成“数据分析”的接力。最后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身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调查、整理、分析无处不在,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巨大作用。整节课将“1+1交往学习”的内涵完美呈现。

第三节课由刘小雨老师执教《我们的社区生活》,这是堂复习课,刘老师通过谈话导入课题,让学生回顾一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进而创设“我们的社区里有什么?”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走进我们的社区:学校和小区,然后设置“妈妈想从学校去家乐福上班”这一活动,让学生经历“说一说”、“估一估”、“算一算”的数学活动实践去合理规划路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将复习的知识点有机串联。教学流程步步为营,学生思考由浅入深,思考强度由易到难,在“说一说”中实现同学之间学习的“自助、互助”,在教师点拨中完成学生思维盲区的“师助”。通过这“3助”学习手段,使复习课变得举重若轻,“1+1交往学习”的理念落地生根。

课后,王宗琴研训员分别给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入剖析,精心指导。肯定长处,点出不足,就如何改进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方法:第一节课调整上课内容的顺序,先静态后动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第二节课注重从统计与数据分析的需求出发,着力培养学生4种统计方法策略的应用,强调做到“不重不漏”“有序”;第三节课应精简复习内容,强化复习深度,增加练习容量。三位授课老师和旁听数学教师受益良多。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理念的更新!青年教师们在研讨过程中快速成长,有经验的教师在研讨中传授经验。大家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探讨教学细节和亮点,众人智慧共聚,让教学有法可依,让学习精进实效。(撰文:丁悦 拍照:周云云 录入:张洁 第一审核人:周云云 第二审核:陆华明)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