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课堂>教学掠影>详细内容

教学掠影

“1+1”交往课堂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核心素养
——二年级数学组开展市级规划课题研究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19 18:30:40 浏览次数: 【字体:

  为了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形态的探索和实践,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青年教师田新月在十三五市级规划课题《“做中学”关照下小学数学“1+1”交往学习模型建构的实践研究》引领下展开教学,于10月19日上午在二(9)班执教一节教研课《认识平均分》,前来听课的老师有:李颖、王丽华、陈静静、段艳蕊、何颖蕙、唐超颖、赵子欣、陈雨露。

  田老师教学时让学生从分桃子入手,学生兴趣浓厚。在例题中再次唤醒已有知识,进行无序的分;在认识了平均分后,在试一试里加强动手操作,强调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后面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课总结,拓展平均分。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田老师尤其重视了操作,平均分的本质内涵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动手操作一直是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孩子天生好动,组织教学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田老师组织学生操作的有序性很好。本课全班统一操作小棒有4次之多,大多操作都为同桌合作,使得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这样的操作有效地让学生抓住平均分的本质,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最终达成学生知识、智慧和个人能力培育的教育目标。

  课后,老师们开展了“走廊教研”,听课的老师们积极发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等角度,就如何在平时教学中渗透1+1交往课堂理念给予了及时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点拨与指导让老师们颇受启发,具体的建议更是让二年级全体老师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撰稿:何颖蕙 摄影:唐超颖 录入:张致玮 第一审核:李颖 第二审核:许凡)

f315e1dbd56f4317902111909354af53.png

20b75bd3939c43a49de8351a817f4fc8.png

f266719678d2452e87b138969c68e619.JPG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