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听课有感
今天下午,我们所有老师聚集在报告厅,这里有一节党员示范课,由五年级的年轻老师殷月执教,她执教的是《二泉印月》。
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既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段感人的旅程。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韵味,又有内涵。既有大语文的智慧,又有小方法的指导。
殷老师在刚上课时,就播放了一首欢快的曲子,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受到预习的影响,所有孩子都说感受到了伤心、难过,随后才播放了《二泉映月》的曲子,让学生感受伤感的曲风是什么样的,在带有伤感的曲子中,让人沉思在悲伤、痛苦中。
在检查预习时,老师出示了三组词语,这三组词语仔细品味下,能够看出老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钻研,一组是和月亮、月光相关的,一组是和阿炳的悲惨身世相关的,一组是有关《二泉映月》的旋律的,学生在精心的预习前提下,能够把这三组词很好的读准,通过读这三组词语,让学生对课文的脉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在平时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如何能把词语的教学和课文内容很好结合,让词语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能够以组的形式有联系的出现,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对课文仔细的研读,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学。通过自读段落,让学生圈画,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有了充分的自主思考、体会的时间,才能在交流时有那么多精彩的发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阿炳曲折的人生、感受阿炳对音乐的执着的热爱。学生有了自己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朗读的指导就显得那么自然,在几个学生对一段话读不到位的情况下,老师亲自示范了朗读,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所在。我们现在的老师,很多都不愿或者说不敢在课堂上给学生做朗读的示范,朗读需要非常扎实的功底,需要老师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老师在课文的朗读方面也是下了苦功的,瞬间就把学生们的情感代入到了阿炳的身上,引起了共鸣,在后面的朗读中,能够发现孩子也在有意识的模仿老师的朗读。
在教学中引入视频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恶霸对阿炳的欺凌,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对学生体会感受阿炳苦难的人生,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还能抱有一腔对音乐的热爱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帮助。
这节课,学生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有个学生在交流时说到了阿炳被朋友所影响,走向了吸毒的道路,这个内容对课文的学习毫无帮助。那么我们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是否应该有针对性的告知学生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这样就会避免课堂上学生搜集的资料对学习内容毫无帮助甚至帮倒忙的尴尬。
一节好课的呈现,需要的是老师下苦功,只有精心钻研教材,预设学生,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才能从容的站在讲台上指点课堂,我们每一个老师需要的是静心,潜心,一节好课,值得回味,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