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课堂>师训平台>详细内容

师训平台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2 19:51:00 浏览次数: 【字体:

     读起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三句话语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这是本书的开篇之作。无意间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名师”的光辉形象便浮现于脑海中。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的开头似乎就为我们阐述了爱心与教育的关系。本书以手记的形式记录了李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故事,共分为《手记一:爱心与童心——我与学生的感情故事》、《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培养》等七个部分。

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写照。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的呀,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心理障碍。我想,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爱是对学生的尊重,爱是对学生的理解,爱是促使学生成长的真情。相信每位孩子都有其独到之处,多角度立体地看待学生,细细观察学生的点滴进步;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决心,与学生共成长,耐心静待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心灵赢得心灵,我们也获得了一种成长,不是吗?

二、孩子的心灵在呼唤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手记二中谈到:“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在我们的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是困扰着许多老师心头的一个问题。这些孩子的心灵在呼唤?我们听到了吗?李镇西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爱给这些孩子,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对学困生的几种教育方式:(1)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2)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这是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我们要民主地,科学地,教育学生,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只有与学生平等地对待,以心交心,他们才会信任你,才会听取你的意见和教导。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学困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上进心。第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学困生”同样适用。第三,引导集体舆论。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第四,讲究有效方法。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列举了他与学生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一位典型的“学困生”形象,这个事例让我感到转化“学困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李老师与万同的事例中,李镇西老师所采用的方法十分值得我们考究和学习。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毕生的爱心与心血,他是我学习的榜样。爱我的学生,用心灵赢得心灵,努力扬起孩子的梦想之帆!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