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课堂>师训平台>详细内容

师训平台

书法培训感想之 中国书法鉴赏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2 20:47:00 浏览次数: 【字体:

浦口实小郑素华

顺利到达目的地,早饭后练字,再上课,今天讲课的是南大黄正明教授,讲的是中国的楷书,在讲的过程中,也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国外、港台的信息,全方位地向我们介绍中国的书法,主要讲的是楷书。

前言:地域不同带给的感受也不一样,唐楷——欧体(台湾书家)  自我的感悟

看日本的金都(日本的魂),文化传承,研究执着、深入,美术馆值得一看。隋唐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特别大。林散之的字深受日本书家的膜拜,他的诗一,画二,字三,有诗有画支撑了他的书法。

写字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字与字的变化,气势空中,手腕的运转。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书法的兴趣。

童年书法的美好回忆,学习书法天分特别重要,综合能力强,发展得会更好,大学书法专业招生:看天分、能力、综合能力。

学习书法要有方法:多练几种帖,不局限于一本,读帖非常重要,练要有一个方向。

颜体作为小学生的入门较好,(阶段性地选择)

 唐楷入门较不错

欧体字很难临,上升的空间不大,有制约性,想成家的几乎没有。

书法学习,分阶段来练习,写什么作品就是什么水准。

中国书法鉴赏

1远古的印迹——先秦书法

2篆隶的过渡——秦汉书法

3超逸优游——三国两晋书法

4端庄奇崛——南北朝书法

5刚柔相溶——隋代书法

6法度谨严——唐朝、五代书法

7尚意之先——宋代书法

8回归传统——元代书法

9丰富多样——明代书法

10碑帖中分——清代书法

 晋楷

东汉中晚期形成雏形

隶书:八分     隶化的痕迹

 二王    卫夫人   钟繇

魏碑

(一)南朝书法

南朝的宋、齐、梁、陈,几乎每一朝都有许多杰出的书家,南朝帝王爱好、提倡书法的可谓不乏其人,如梁武帝萧衍,刘宋有著名书家谢灵运、羊欣、孔琳之,南齐有王僧虔、萧子良等;梁有萧子云、陶弘景、袁昂、庚肩吾;陈有顾野王、徐陵、释智永等。南朝书家多宗“二王”,书体亦以刻意模仿为能事,故能自出新意者少,作品仅见于历代所刻丛帖。南朝碑刻书法具有浓郁质朴的气息,其代表作品为:

1二爨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2镇江鱼山摩崖——

(二)北朝书法

北碑书风粗犷刚劲,如北魏时期的《龙门二十品》其书法雄强、峻整、平实而简穆。

北朝书法样式十分丰富,造佛、造像题记几乎是随处可见,书体之用笔较拙陋,且多别字甚至错字,但却有因布势参差,用笔不拘而造成的一种奇逸飞动的错落美。代表作:

平正类:《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山东有好的魏碑值得一看)

书碑(石上板上优)   书帖(纸上优)

秀丽类:《张玄墓志》  圆润

柳体、曹全碑适合女子练

跌宕类:《石门铭》、《始平公造像》(凸出来阳文)

主笔笔画高度统一。

南北朝来自民间,刀劈斧刻的效果明显

中国历史碑刻的发展,呈波浪式,宋人的小楷不出名,有时代特点。

写一段时间,发现力度不够可以写南北朝的碑、帖,融入体内(集大成),魏碑不作为一个主导。

二王的小楷值得我们学习。

练隶书一定要写写篆书,二者不分家。写小楷入古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洛神碑》(刻在玉石板上,玉碎了,只剩下13行文字,叫《洛神碑》13行)。

小楷写到最后是气息。临写20遍左右,有数量的积累,才有质量。

碑学代表人物康有为对这一时期的碑刻推崇倍至,认为“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可宗”,他提出“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当然,它毕竟是楷书尚未完全成熟,多少带点隶意的产物,又有作品出于下层工匠之手,所以也有的作品流于粗糙疏率,这是康有为所不愿提及的。

 唐楷(楷书高峰)

关注:隋碑  与南北朝近

找好的版本,第一次的视觉冲击很重要,命题书法难,有变化,保有统一感,有的内容不适合书写。

主笔笔画训练非常重要

举一反三

行书的笔画融在楷书中,楷书也要有写隶书、行书,促进作用大。《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代表作,一生只写千字文800遍。

草书值得多看

(一)初唐四家:

1欧阳询 楷书一流,行书三流

适合用兼毫 狼毫 ,不用羊毫

结构大师,写字严谨,字美,笔触干净,性通幽。优点也是缺点,临帖后影响你学习其它帖碑。

楷书又称正书  中宫收紧 写欧体字要若即若离,学欧体后期潜质不高。

书法要写得游刃有余

2虞世南 学习王羲之

3褚遂良

楷法中有行书的运用,虚实相间,笔断意连,笔触之间的衔接

《雁塔圣教序》

张力、笔画,才能鲜活,书法笔画大的一面,小的一面,微的一面,印章盖在何处都要仔细推敲。此帖值得推荐,值得学。

4薛稷

(二) 盛中唐书法家

唐代书法的发展,由初唐诸家发端,中经李邕等人变异,至颜真卿而达到完全成熟。

1李邕687-747),字泰和,官至北海太守,又称“李北海”。他善以行楷入碑版,取法二王而又有北碑气势,笔力沉雄,结字深稳,自在一家面貌,是盛唐时期书风转变的先声人物,李邕论书,有“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之语。李邕是注《文选》的大学者李善之子,幼从父学,博闻强记,少有文名,性格鲠直,嫉恶如仇,放诞、疏礼,狂狷,常向皇帝犯颜直谏,不断遭贬,终遭杖杀饮恨而死。李白叹曰:“君子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安在!”《麓山寺碑》(原碑在湖南大学)

2颜真卿 《多宝塔》、《勤礼碑》,特点:包容

《家庙碑》(人生高峰,60岁前后字写得胖,戏称“墨猪”,刻意写却不达标)

《自书告身》最成熟,最有魅力的阶段

《争座位稿》值得学习,行草书看到楷书的影子,楷行自然变化,形成自己的风格。

《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

学习注意系统性,颜体,可练练楷书、行书、行草。

3柳公权87岁) 《玄秘塔碑》(名气大) 《神策军》(名气一般)

线条干净,舒扩,兼容性好,他的用笔:节节玉华饰。艺术要有一占装饰,不能过渡装饰。

(宋徽宗的瘦金体对宋代工笔画影响很大,装饰过渡,一般人写不来。)

碑帖看原创。

颜柳是系列,也是互补,对唐代楷书高峰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钟繇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倪瓒《淡室诗》 适合古朴风格画 字形拉长  格调高 惜墨 整体风格了解于新,小作品多

赵孟頫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雅俗共赏,普通人都能看得懂

董其昌

以唐人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山水画也渐渐入门。他的草书、山水画,追求淡然。

赵、董二位值得学习

学习楷书不要太投入,能进能出,不要写得太满。选帖,隶书可作入门。

培养笔墨的兴趣,再学楷书也轻松,掌握概念性的东西。

明代书法家

王宠 《送陈子齡会试诗》

文征明《后赤壁赋》  粗文 细文  为画而生

选帖:自己有兴趣,适合自己,写一周能坚持下去,3个月为一个周期,找人指点。

入帖 出帖的问题:创作

临得像,画得像,学精气神

当下的书法教学,缺少环节,不扎实

笔画写三个月(8个基本笔画)

偏旁 简单的偏旁、难的偏旁

每天有选择地写20个字,写好后把字竖起来和你的帖对比,读帖会有收获,作旁观者 背帖,入古出新

临摹: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一行一行地练,一面一面地练(章法布局)

创作:一个月 对联   一个月斗方   一个月条幅   一个月长卷

同样的内容,不同体的创作

笔墨 陈墨叫素墨,有层次感,写字桌子上放三盆水,三个砚台

行书颜体,楷书颜体;楷书颜体,行书颜体,这样有利于练习

《兰亭序》不用放大

写小字悬腕   写大字悬肘  每天1.5小时的练习时间适中  

笔画的连贯 点(高山落石)  楷书的势  大笔写小字

中楷大笔写小字(笔尖)  用笔要领 悬肘

字帖以下出版社的质量好:上海书画   中国煤院   荣宝斋   西泠

赠书签名,我还主动和黄老师进行了交流,说我的字还写得不细,其实还是要好好练习,再练习细致,写出字的精气神,这是后面努力方向,细、实,写出动态美,这个需要我不断地去努力,一天一天,思路清晰起来,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培训于我特别适用。后面得用心练习字,要了黄老师的电话,说以后有字需要帮助,直接可以去找他请教,这实在是一种福气。

整理于7.18日晚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