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课堂>师训平台>详细内容

师训平台

巧用激励 优化学习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4 21:49:00 浏览次数: 【字体:

作为教师的我们非常熟悉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然而在课堂时间40分钟里,有多少孩子是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始终能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保持学习兴趣的呢?我想大部分老师都会觉得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激励的措施,例如实物激励、言语激励,将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重新引导教学中。

结合低年段学生的喜好,运用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实物,作为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些奖励,既能够加速学生对语文教学,尤其是朗读教学的提升,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曾经听过这样一课,教学内容是《端午粽》。当教授完各种口味的粽子之后,为了激励孩子能够把粽子的美味有感情得读出来,老师给朗读的小朋友准备了相应口味的粽子,如果孩子读得好,就有可以尝一尝美味的粽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朗读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读起课文来绘声绘色。我也曾做过这样的尝试,上学期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在指导朗读的环节,我告诉小朋友,老师准备了狐狸和乌鸦的头饰,如果你能读好课文,这些可爱的头饰就奖励给你们。接着就发现我们班平时一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在课堂上也积极主动举手读书了,而且读的很不错。实实在在的物品可以刺激学生们的感官,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学生们通常都会尽全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全身心参与学习的目的,确保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

除了实物激励,语言激励和荣誉激励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的激励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需要教师结合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课堂上切合时宜的语言激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自身学习潜能,主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而从心理学的实践来看,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是众多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明显,恰当地运用荣誉激励,能有效地调控课堂学习的节奏,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我们班一个孩子在上学期读书还有些磕磕绊绊的,而且不爱主动举手展示自己的朗读,很多时候都是我点到名字才会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读书。这学期我给他换了一个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好的同桌,每次同桌回答问题对的时候,我都会给予表扬与赞赏,时间一长这个孩子也开始尝试举手回答问题了。一开始时手是低低的,放在耳边,有点胆怯。而对于他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我都会及时肯定他,回答对的时候表扬他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错误,则赞扬他越来越有信心,在仔细一点就更好了。就在这样的激励中,现在的他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正确率也越来越高。

毋庸置疑,激励是任何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下,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学习活动,最终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