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课堂>师训平台>详细内容

师训平台

《倾听孩子》读后感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5 07:4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倾听孩子》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本书《倾听孩子》,深有感触。孩子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如能得到倾听,他们的自信念会得到惊人的增长。为了肃清某种情绪创伤,孩子可能需要多次倾听,需要你付出相当多的时间。但你可以看出,孩子在最初表现出的软弱无能的状况会随着每一次倾听获得明显的改良。因此,倾听一个哭闹的孩子本身并不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但实践起来确实不容易。要做到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我们也需要别人花时间来倾听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我看了这本书后,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倾听”的意义,“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时,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及老师的这一弱点时,知道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我们用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 我们很难要求孩子和我们的看法一致,但是至少我们和孩子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有时,孩子会没有理由的哭泣,哭得不依不饶,无法收场,很多时候,父母把这样的哭泣视作“任性”,企图用呵斥、武力等方法制服,却发现收效甚微。其实,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让孩子获得释放与关注。

倾听,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了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无法完成,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心灵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从《倾听孩子》这本书中知道了许多有关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让我知道在孩子的种种表现面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读过之后,感触颇多,倾听是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倾听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可以使你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也是一种爱的技巧,其实我觉得对孩子的方式,与对待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我感觉《倾听孩子》太有效了,几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从我的角度出发)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