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读后感
读书有感
《劝学》这篇文章,是我初中学的课文。当年为了应付考试背得滚瓜烂熟,却从来没有深入去了解其内在含义。而今,踏上工作岗位,当年的出口成句早已不复存在,但却对其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主张人性恶,认为人本性懒惰,所以应当勤勉努力,自我督促。学习是自我提升自我修持,青出于蓝胜于蓝,冰源于水而寒于水,木头很硬很直,但用笔墨绳子丈量,用火烘烤后可以做成轮子,金属经过石头打磨可以做成刀剑。人广博的学习,一日多次的反省自身,就会心智聪明,行为没有过错。怎么学呢?前人的书有的没有详细的解说;有的涵义精深,无法领会或者无法一时半会儿领会;有的记载的是很早的事情,不符合当前实际。学习最好是找良师益友,效仿,而后尊礼守法约束自己。没有仰慕的人就要多读书,坚持不懈,深于思考,把所学连续贯通,所读所学要广阔,要精粹。
通过学习求教发现学习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基础是勤奋,长久,思考,用于实际,再有时间多走走看看就更好了。
真的就是这样,“学无止境”,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我们自身、提高我们的价值,这更是生活、人生的意义。正因为“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所以“学不可以已”,即,学习不可以停止,人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用礼义来不断地矫正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这些观点都强调了后天学习以及必须终身不间断地学习的重要性。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在其着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荀子所强调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对经典的学习,然后在实践中躬行,通过不断的道德修炼,使个体不断地向圣人的目标迈进。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能不求人就不求人,但能求物则尽量求物。有时候善于借助外物,能达到我们所达不到也想不到的高度。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环境和交友一定要选择好,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变得更好。比如你要学习就尽量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选择一个学习氛围好的环境。而如果你想放松,就不应该在学习的环境中。交友也是,你想学习,就应该和学习成绩好,思想在学习上的人。而不是结交那种好玩的思想也不正的人作为朋友。这一点我觉得经历过的人应该都是会懂的。
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因果论不是没有道理的,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过去的你决定的是现在的你和以后的你,现在的你决定的是以后的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你一部分是过去的你,一部分是现在的你,一部分是未来的你。三者虽然时间上不同,但是是相互联系的。即,你现在在做什么,你将来就会是什么样的人。眼光远不远,懂不懂这个道理是关键。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学习不吃苦,锻炼不想付出时间不想出汗那是绝对得不到成果拿不到成绩的。君子,应该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和埋头苦干的实践,方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