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课堂>师训平台>详细内容

师训平台

《学记》读后感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7 12:56:31 浏览次数: 【字体:

学记读后感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学记》里的经典句子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经典句子是出自于《学记》。就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围晚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作为战固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用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司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用述“教”与“学” 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

《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只有千余字,却能以微言写大义,言简意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深深影响了2000 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包括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人深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握知识。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学记》中的许多教育理论为我们后人所借鉴和采用,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图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