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 郑子宜
《学记》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 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信息流通渠道的拓宽,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但现在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长流水”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应该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知识储备的最佳途径了。
《学记》中首先强调了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要做好老师,做好班主任,首先就必须对教育事业,对学生非常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爱心是教师情感的核心。面对有待培养的一个个如此年轻蓬勃的学生们, 教师要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情感、思想一天天的变化和成长,精心呵护,使之 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没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 热爱教育事业是无从谈起的。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或缺的情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热爱和关爱尤其重要。作为班主任,平时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都能够比较清楚地掌握,要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全班每一位学生多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沟通。同时,班主任还应对学生以诚相待,把班级管理的问题和困难告诉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谅解、支持与信任。在以后我的教育工作中, 将碰到许许多多孩子,我都对他们有着一份责任。对我而言,失败一次没关系,还有下一届的孩子;但对于孩子而言,他只有一个未来。所以,对于做教师的我而言,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也许,我在教育上的一些想法还很稚嫩,很不成熟,但我想爱与责任将使我贯彻始终的宗旨。
《学记》中把人在学习上容易犯的毛病归纳为四种:贪多务得、孤陋寡闻、掉以轻心、遇难则退。这四种毛病,因人而异。做教师的人如果能了解不同学生的毛病所在, 就能够纠正他们的错误。教的基本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长处,改正他们的弱点。教师需要在全面认识学生个别特征的前提下,注重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找寻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发挥其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得到的最卓越成绩”。其实越是这样的学生越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越是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挖掘出他们内在的潜质,因材施教,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获得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