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之三“顾”
——记四年级语文教研课
3月12日,四年级语文第一节教研课由张月玲老师执教,她选择的是《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本课设计有这样的优点:
一顾“教材”:张老师结合教材特点,本课作为一篇历史故事题材的文章,把笔墨集中在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件事上,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张老师摈弃繁琐分析,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默读课文,看看刘备怎么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划出相关词句,注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的词语,用心体会,在旁边作简要批注。
二顾“学生”:在主问题抛出后,经过默读,自主圈画,然后是四人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条理的汇报。张老师舍得给学生时间,课堂气氛渐渐活跃。交流汇报环节,张老师机智化解无伙伴的尴尬,兼顾学生的感受,自主选择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刘备与张飞的对话得以顺利开展。她认真聆听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新话题,进行深层探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顾“校本”:《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的经典片段,而《三国演义》又是《我和你一起阅读经典——古韵古风》的推荐书目,张老师巧妙地在最后升华环节,进行了校本教学即《三国演义》的推荐,从三国成语到《出师表》《开篇词》等的展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布置校本汇报课任务,一气呵成。学生在课后又投入到新的阅读中去,生成新的阅读课模式。
当然,本课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老师牵引痕迹较重,教学容量大,学生可能无法当堂消化,建议拓展延伸部分能分到第三课时,给儿童更多的舞台。
期待老师们能更多的让儿童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让儿童成为课堂上的亮点,让国家课程真正的与校本课程完美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