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研究>交往课题>详细内容

交往课题

沥粉课题《霜降》课堂实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7 08:41:12 浏览次数: 【字体:

体验美术:在课堂里画“霜降”

——以走四季知节气霜降课堂为例

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 眭艺馨

 

“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举国上下追寻传统足迹、发扬传统风俗的活动大兴。由此启发,浦口实小美术社团开发了“走四季知节气”系列儿童课程。在美育的同时,让学生习得二十四节气中有关农事、民俗和地域文化的基本知识,在感受大自然变化的同时也感叹先人的智慧。

《霜降》一课是我校校本教材《走四季知节气》第18课的内容。本课的设计理念是“体验教育”,让孩童在切实体验感受中,内化所学知识。设计的中心思想是针对美术缺美”这一现象探索美术教学育美”的方式与策略。以卡通人物“霜花同学”为贯穿线,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带领学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霜降节气,并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通过工艺品作,使沥粉画作品更具生活装饰意义,让学生获得“实在”的收获,同时让课程充满趣味性,真正做到“创作中感知”、“美术育美”;通过展评拓展,了解节气是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并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加强对本民族多元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最终多元达成教学目标。

 

一、做游戏,感节气:霜降悄至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好朋友给大家,看看他是谁!

柿子同学: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朋友柿子同学,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开启一场有趣的节气之旅。先请你们搜索自己的大脑知识库,告诉我,以下哪些动物会在冬天冬眠吧!

师:你(们)的知识储备真丰富!根据前置性学习任务,谁能告诉我,动物们是怎么知道自己要开始冬眠的呢?

生:需要冬眠的动物们啊,会感受到大自然发给它们的讯号,每年的霜降节气前后,天地肃杀、草木凋零,这时候,它们就知道要开始准备冬眠啦!

师:那么,在霜降时节,除了动物,还有什么会产生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霜降》节气。

二、习文化知风俗:霜降万象

师:柿子同学啊,写了一封信给我们,向我们介绍霜降的气象知识【板书:气象】我们来竖起耳朵听听看!听完老师会考你们一个小问题哦!

柿子同学:说起霜降节气,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啦!霜降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左右,天气渐冷【板书:天气渐冷】、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故而得名。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出现也意味着冬天的即将开始。

师:嗯!小考题来了哦:请问,“霜降”就是“降霜”吗?柿子同学的信中有给我们答案吗?

生: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这个时节前后,就会出现降霜现象,【板书:开始有霜】并不一定是霜降节气的当天降霜。

师:你的洞察力老师给你100分!那么降霜现象出现的早或者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霜降节气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我们古代聪慧的劳动人民,早就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总结出了规律,并写成了谚语,请拿出你的学习任务单,读一读你们组分到的谚语。

生:(读谚语)

师:说说看,你学到了哪些关于霜降的知识?

生:我知道霜降节气前要收麦子……我还知道霜降节气,霜大则天晴……

师:简洁上口的谚语,让我们学到这么多知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还不止于此,古人对于不同节气的物候总结也十分精准,谁能根据我们之前的课程所学,用你自己的话带大家复习一下什么叫“物候”?

生:物候是指在某个时节或节气期间,动物、植物的生长、活动、变化的规律。

师:还记得这个知识点的举举手,嗯,看来同学们记的都很牢!【板书:物候】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做小记者,下座位采访几位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物候关键词自定采访问题,注意这个关键词里有迷惑词条哦!谁来试试?

生:问题一:你觉得蛰虫咸俯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人跟他有不同看法?

问题二:好像有一个物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你知道是哪个关键词吗?

师:同学们答得很棒,主持人也很专业,我们为他们鼓鼓掌!我国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贴板书】;二候草木黄落【贴板书】;三候蜇虫咸俯【贴板书】。柿子同学迫不及待要告诉我们其中涵义了!

柿子同学:意思是:此时豺狼将捕获的猎物陈列后再食用,就像在祭天报恩一样;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师:霜降节气草木动物都有了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人类会有哪些特殊的习俗【板书:习俗】呢?我想请大家帮帮忙,请你们用充满智慧的小脑袋,帮助不同地域的人找到他们爱吃的菜肴!

生:(连线)【板书:饮食】

师:肚子吃饱了,那霜降有哪些活动呢。请同学们在抽屉里找到一张专属于你的小纸条,上面写了不同的霜降文化活动,请你不要给别人看,自己品读,觉得自己手上纸条里的内容不是霜降节气活动的,请“自投罗网”。

生:(自投罗网的到前面去)(师做网)

师:以下几只小蛰虫请你们速速自投罗网好啦,谢谢你们的勇敢,请先回座位,过会老师还有重要任务要交给你们。

师:接下来,请四人小组交流各自手中争取的霜降文化活动,说一说你最感兴趣的霜降活动。【板书:活动赏菊 登高 进补……)

三、制工艺,绘我心霜降暖心

师:敲敲敲,静悄悄。柿子同学有些话要跟我们说。

柿子同学:同学们,初雪到来之前,我就要与你们道别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呢,你们可以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我做留念吗?

师:今天老师就想做一件融合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工艺品送给柿子同学。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沥粉画技巧。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做吧!

【示范解说】:首先,我们要调制沥粉膏,将沥粉膏灌入沥线袋中备用。然后我们拿出一块木板,将有关霜降节气的气候风俗文化的线稿,画在木板上。接下来我们利用传统配色方法上色,等颜色干透之后,使用沥线袋沥线,注意,沥线线条要和线稿线条保持重叠,手部要略用力,使线条粗细均匀。等线条干透之后,我们就可以描金啦,也可以根据你的画面色彩描绘合适的颜色。

老师的作品完成了,但是是一个单面的工艺品,有一些遗憾。我们小朋友可以同桌合作,制作一件双面的工艺品,让礼物更有意义。

作业要求:

①使用沥粉画的技法,在圆形木片上作画。

②将霜降节气中有关农事、民俗和地域文化的基本知识凝练为绘画题材。

③创作完成后,同桌“合璧”,加上摆台,形成一件双面工艺品。

④画面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要模仿。

四、展创作,美生活:霜降开怀

师:制作好的小朋友,把作品放置在老师布置好的展区,装饰我们的教室。现在请刚刚游戏环节自投罗网的小蛰虫们做做评审团,选出你们心中最棒的作品。然后请作品的主人,介绍绘画思路。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霜降的气象知识,还了解了霜降节气的习俗知识,收获真多!最后我们再来读一读柿子同学友情提醒吧。

柿子同学:谢谢同学们的礼物,都太精美啦,我非常喜欢~我也送你们一个小礼物,那就是霜降养生三忌三宜小知识,请你们跟我一起读一读。

三宜:一宜早睡早起,身体棒!

二宜暖血补血,多补铁!

三宜甘缓养脾,少吃凉!

三忌:一忌气急而悲 二忌滋腻厚补 三忌大汗淋漓。

师:把你学到的关于霜降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听听吧。最后,老师还要给你们布置一个小任务,请你理解学习任务单里有关霜降的诗词含义,并且试试找找其他有关霜降的诗词,好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体验教育”。这里的“体验”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体现,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种是内心体验,是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形式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回顾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个亮点:

一、“好事多磨”的文本挖掘

这节课是沥粉画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因为沥粉是我校的特色,又正好临近霜降节气,所以本次代表课我选择了这节社团课程。我外出学习时,一位秦淮的特级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一堂好课,“景深”要足够深,“景宽”要足够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我仅仅满足于坐在教材的井底来观天,那眼中的天空不可能气象万千,更不可能引领孩子看到更美的风景。所以,我大量研读节气的资料素材,重构课堂,将教材、学情和学习策略有机结合。 这里的重构课堂是指对课堂的再设计、再造和重构,比如我在新授环节涉及到的图片,都没有使用实物照片,而是都使用的中国画,目的是将美术学科的知识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融为一体,为学生的潜能发展营造出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二、“披沙拣金”的技艺传承

不论是二十四节气还是沥粉传统工艺都是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我觉得,让传统艺术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这比教会他画几个事物更为重要。本节课,从课堂到课外,从欣赏到游戏,从创作到展示,多个环节层层递进,条分缕析,让孩子在一项项的实际体验中真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下课时教师反复催促,孩子们还是不愿意丢下画笔,虽然当时我有点焦急,但我想这正是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永恒亲和力的交响。

三、“润物无声”的点滴教育

整节课围绕着节气与沥粉画处处能体现出“设计感”,尤其是一些小的细节方面。比如说,卡通人物设计、教具制作、沥粉的和与装,前期都做了大量准备;在学案的基础上,我又设置了一个任务卡片,给课堂增添神秘感的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和主要任务,孩子们学习有重心,作品也都是在任务卡的基础上升华的……总之,我的一切设计都意在把孩子带入传统文化的世界中,让他们在这样一个“场文化”中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因为设计合理,任务明确,所以孩子们能够有效参与,形成学习合力,小组合作的成效很棒。在评价环节我也使用了创新的设计,做到前后呼应,给了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机会,合作意识和发表意识,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意志品质,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们下课时的恋恋不舍,大大激发了我做好传统沥粉画课程的决心。虽然我校沥粉画特色课程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笔者相信,只要始终保持炽热的学者初心,定能探寻到这片“蓝海”不一样的宝藏!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