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学习师打卡 互动课堂生走秀
为了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和核心素养,鼓励促进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建构自主型、互动型课堂模式,丰富“‘1+1交往学习’模型建构”的实践,推进学校“十三五”市级规划课题“小学数学‘1+1交往学习’模型建构的实践研究”的建设,提高浦口实小的教学质量,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于2021年4月12日在大华校区博学楼二楼录播室开展主题为“1+1交往学习”的预约听课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吕桃和徐婷婷两位老师课前认真研习教材,围绕“1+1交往学习”的精髓打卡,在整个教学环节渗透“1+1交往学习”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将课堂变成学生走秀的舞台,彰显主体风采,加上扎实多变的课堂训练,最终呈现出两堂高水平的示范课。
第一节课由吕桃老师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吕老师复习导入这一分数,利用猴子分桃的情境分别表示不同桃子个数的,启迪学生思考“为什么分的桃的总数不一样,每份的个数也不一样,但是都可以用2分之1来表示”,进一步认识整体的,引出下一环节“认识相同数量的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吕老师通过设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完成猴子分桃的游戏,在交流互动中学到了“1+1交往学习”的方法,体验出“1+1交往学习”的乐趣。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最后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意义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整节课流畅自然,环环相扣,将“1+1交往学习”的内涵完美呈现。
第二节课由徐婷婷老师执教《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徐老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找角”、“识角”、“比角”、“折角”、“拼角”的数学活动实践,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学生通过自助、互助、师助这3种“1+1交往学习”手段,使“1+1交往学习”的理念落地生根。
徐老师从卡通人物形象佩奇创设情境,复习引入“角是有大小的”,进而新知授入“认识直角”,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找角”的活动初步感受直角,接着徐老师画出直角,悉心教授直角符号,学生书空直角符号以达到辨认出直角的教学目标;“比角”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所有的直角大小相等”这一结论。“折角”活动的验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直角概念的体悟。徐老师“扶”着学生认识了直角这一难点,然后她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发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最后组织“拼角”活动,由学生在“1+1交往学习”中总结出锐角、直角、钝角的特点。
每节课两位教师都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交往课堂的生成。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学生走秀的舞台。
本次活动激发了上课老师探究“1+1交往学习”教学手段的热情,有效促进两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全体数学教师创建了“1+1交往学习”理念的学术探讨、经验交流、思维碰撞的打卡机会。(撰稿:丁悦 新闻摄影:丁悦 录入:高洁 第一审核:张月玲 第二审核:陆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