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动中提升能力——浦口实小五年级数学组“1+1交往学习”教学研讨
2021年12月16日上午第四节,浦口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在五(3)班进行了“1+1交往学习”数学教研活动。本组成员吴玲老师围绕区级学校数学组课题《交往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1+1交往学习”策略的研究》,执教了一节课,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1”。
课堂伊始,吴老师让学生读课题,问:“这节课你想了解什么?”自然完成了自主定向,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通过教材安排的例题,呈现生活情境,提供数学信息,问“”你能设计一种围法吗”教师在此设计开放式问题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然而然产生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然后在投影上一一表示出来。
课中——动手操作,活动要求:“先想一想会有哪些不同的围法然后把每种围法用你喜欢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下来。” 随着问题情境的推进,由一种围法拓展到多种围法,不同资源直观对比,逐步凸显出“一一列举”在解决问题时的优势,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从而形成用“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积极心向和由衷认可。
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的全过程,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交流沟通,在交往中感受有序罗列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环节:吴老师安排的习题从一维到二维由浅入深地巩固了本节课“一一列举”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用小组讨论交流和上台介绍两种方式,主动反思和交流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反思中提升对策略的认识,体验到运用列举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特别是作业布置的“自我测试题”是另一种挑战性变式练习。学生学习时需要“自主探索研究——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经验——自主重组新的认识”,从而在解题活动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策略。
教学展示结束后,本组教研组成员对本节课进行了评价。老师们肯定了本节课围绕“1+1交往学习”模式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设计,比较注重师生交往互动问题,从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到教学流程的安排,都力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个体生命的学习样态,让师生的交往互动体现有效性。通过“独立尝试——同伴互助——自我修订——交流完善”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分享的能力。(撰稿:康淑杰 摄影:康淑杰 推送:高洁 第一审核:张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