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促研 快乐交往 ——浦口实小五年级数学组“1+1交往学习”教学研讨
2021年12月16日上午第二节,浦口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在五(12)班进行了“1+1交往学习”数学教研活动。本组成员朱颖老师针对“小学数学交往学习能力培养欠缺”的问题,围绕区级第十一期个人课题《交往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1+1交往学习”策略的研究》,执教了一节课,内容是“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课堂伊始,朱老师让学生读课题,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或者想问的?”自然完成了自主定向,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介绍了一位数学家—皮克,由皮克定律引发学生对多边形面积以及钉子数之间关系的自主思考,从而为之后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逐步明确多边形面积等于边上的钉子数除以2,教师进一步引导,完成语言表达到字母表示的过程。接下来稍稍变动题目,边上钉子数不变,高变长了,面积还是2吗?引发学生的旧知识与新规律间的冲突,通过进一步探索,自主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表达小组的研究发现,用自己的方法完善结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并且积极上台汇报小组探究成果。这时,朱老师问,当a=3时,多边形面积和钉子数之间的关系?a=4时呢?两个问题的提出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出猜想,举例验证使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
最后,通过让学生再次观察,总结归纳,抽象得出皮克定理:S=n÷2+a-1。并指出当a=0时,多边形面积和钉子数之间的字母公式是,s=n÷2-1。在巩固练习环节,朱老师让学生应用今天所学公式求出钉子板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完成了从完善结论到应用结论的探究过程。
教学展示结束后,教研组成员对本节课进行了评价。老师们肯定了本节课围绕“1+1交往学习”模式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设计,认为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交往学习能力,不让课堂仅仅停留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设计的有效互动环节,激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在小组交流下分享个人观点,从而达到交往学习能力提升。(撰稿:衡星宇 摄影:康淑杰 推送:高洁 第一审核:张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