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子交往与学生心理发展
摘要: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与其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为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前提,而家庭教育的实施就是通过亲子关系来传达和沟通的。所以,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所谓亲子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最基本,最起码的关系,也是所有其他关系的基石,是儿童的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对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才会正常的与人交往。 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与其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为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前提,而家庭教育的实施就是通过亲子关系来传达和沟通的。所以,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促进儿童形成正确的认知,情感和积极的人格,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母子交往的重要性
首先,家庭环境很重要。亲子关系的背后,是家庭环境的一面镜子。它是影响幼儿心灵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的冲突将对亲子关系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婴儿坠地之后,学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母亲是婴儿生活环境中的核心因素。婴儿与环境的接触,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母亲的直接承认而实现的。因此,母亲也是婴儿心理发展需要的直接满足者。 为了了解亲子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学家对很多孤儿院作出了研究。发现有不少孩子都显得冷漠,痴呆,孤僻,智力水平也偏低。这是为什么呢? 1、剥夺了婴儿与母亲交往形成亲子关系的可能,也就失去了被爱与爱的权力。而“爱”这种情感需要,是促进宝宝心理发展,情感发展的一种内部力量。失去了爱与被爱的权力,就失去了一种安全感,宝宝就会变得焦虑,烦躁,神经质,对这个世界产生恐惧。 2、缺少了与成人的交往,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死环境。这种环境中,婴儿的自发性行为(微笑,发声,动作等),就会因为得不到成人的任何反应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成人对宝宝的应答具有强化作用。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强化,婴儿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消失。会因自己“努力”毫无结果而丧失“信心”,形成被动,退缩的行为模式。3、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婴儿虽已具有反应现实的感知能力。但如果没有母亲抱着他四处走动,没有母亲向他呈现出各种刺激,婴儿所接触的事物就会极其贫乏。而丰富的感觉刺激,是婴儿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的精神营养。 可见,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同时,婴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语言逐渐发展起来。与成人交往的需要,往往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动力。 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宝宝成长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 0-6岁的婴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学习潜能的关键期。但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婴儿家长对此识还不够深刻。或者说,多年来的传统教育习惯,往往会把家长带入一个误区,使宝宝的潜能不能够得到足以的发挥,独立性得不到足够的培养。 多数美国父母认同:“孩子是我的,但首先他是属于他自己的。我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他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我的孩子是通过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但却不是为了我而来的”。所以,只要孩子能走,就会尽量让孩子走在后面,自己走在前面,摔倒也要自己爬起来。凡事尽量让孩子自己独立的完成,家长会在一个孩子看不到的角落远远注视着,直到出现一些孩子的能力尚不足以解决的问题才会暗中帮助一下。这种教育方式,给足了孩子自由发挥潜力的空间,宝宝有了一个良好的培养自我行为能力的环境。这是一种相对正确的亲子教育方式。 但多数中国父母认为:再怎么苦,也不能苦了孩子。通常会把最舒服,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当孩子会走后,只要孩子不是坚持要自己走,家长就会尽可能的抱着(或牵着)孩子走。就算独立走,往往也是孩子走在前面,家长跟在后面,以便随时处理摔倒等应急事件。大小事情都会主动去替孩子做好。这样对孩子全方位的照顾,自然就造成了孩子全方位的依赖,减少了锻炼的机会。
三、如何给孩子创造优异的成长平台。
那么如何能够以一种相对正确的方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宜于成长的环境平台呢? 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早期教育),会尽可能给这个时期的宝宝较多的,适宜的外部环境刺激,以利于神经系统的快速协调发展,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或得社会感知(交往)的经验,使其成为一个聪明,快乐,健康的宝宝。 婴儿阶段中的一些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之强大,是成人无法想象的。包括认人和交往能力,行走和运动能力,认物,记事能力,劳动操作能力,喜爱音乐,美术,掌握语言,识字能力等等。而以上多种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适宜成长的亲子环境条件。 亲子关系不只是常常搂抱孩子对孩子说“我爱你宝贝”,而是体现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提供他们成长所必需的,尽可能多的适宜环境刺激,以促进他们全身心健康的发展。 1、亲子交往有助于亲子关系之间安全依恋的形成,安全依恋与交往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体验,愉快情绪,有助于儿童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2、儿童在亲子交往,亲子游戏中通过直接接触各种事物,获得经验和体验,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中获得的更丰富,从而有利于认知的发展。同时,在亲子游戏过程中卷入了大量的语言交往,因而有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这时,如果家长能够以正确语言,礼貌用词贯穿和引导的话,对于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素质的培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3、在亲子交往中,由于有成人的引导和帮助,儿童能够很好的承担合作者的角色,有助于社会交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成长。亲子交往中,亲子之间充满乐趣,和谐,平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亲子交往也是密切亲子关系促进情感交流的有益手段。在亲子交往中,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形成双向的情感联系,有利于促进情感交流,促进代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加强亲子的亲密性。并且丰富了家庭生活,父母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喜好和品格,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 最早研究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P.M.Symonds在研究中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会表现出被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如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等,被父母拒绝的孩子一般都会冷漠,倔强而逆反。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依赖性强,缺乏自信,而让父母顺从自己的孩子会有很强的进攻性等等。国内在该领域研究也是相当深入。得出的结论是:父母的管教态度,家庭的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重要原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亲子关系可以间接的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来影响学业。所以必须重视对家庭心理环境的改造和对亲子关系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