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交往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交往
1
摘要: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而课堂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协调诸因素有效地互动,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又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本文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影响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交往的诸因素以及促进师生交往的策略。
关键词:师生互动交往 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实现有效的互动交往,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交往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看待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的必要性?哪些因素会影响师生交往?如何提高师生交往的效率?带着这些问题, 本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 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交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教学的语言材料和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反映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例如My family、My school及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能够流利地输出语言。
(二)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情景法、视听法、全身反映法等种种教学方法,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可以采纳。在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每一次机会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促进师生之间的顺利交往。
(三) 教学组织形式灵活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性,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四) 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
英语教学是以话题为中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兴趣的活动,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特别是声像材料的示范,要求学生模仿、教师指导、师生互动,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拼读的习惯。
二、 影响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因素
(一) 教师因素
1.小学英语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有一部分是同人的心理机制直接相的心理品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它们表现出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差异。下面,就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性格品质三个方面,各选一个品质作代表性的介绍和说明。
(1)公正
公正作为教师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之一,是同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倾向性和稳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它是受到理智的指导的。公正集中表现为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平、不偏心、不偏袒。有偏心、不公正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能享有很高的威信,而且直接影响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给教育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2)自制
自制是指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感情的平衡,正确把握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自制,制怒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教师任何时候的失态,都意味着丢却教育原则,会给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留下后患。
(3)童心
童心是小学教师所特具的一种性格特征,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尤其重要。教师的童心是指,他能保持像儿童那样的一颗天真无邪的纯洁之心;能够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有全盘的透彻的了解与掌握;能够进入儿童的角色,却又不溺于其中,而是以成人的教育者的理智驾驶着它。无数实践证明,凡是具有一颗童心的教师,能够在教育的情境中,唤起自己的童心,召回自己的儿童式的好奇、天真与敏感,发现并与儿童共同享受儿童的快乐与忧愁,包括儿童式的幽默带来的欢乐,这将会使教师把教育引入佳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文化素质
(1)一般的文化素质
小学教师的工作具有多方面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的知识和才能。凡是涉及小学中的主要学科,都要熟悉,能够略懂一二。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具有“通才”的特点,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专才”。所以小学英语教师的一般文化素质应包括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的知识技能;必备的艺、体、劳的一般知识修养;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以及小学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等几个方面。
(2)专业的文化素质
外语教师特有的基本素质是由外语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语言教师不仅要有所教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本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知识,以及人类语言本质特征和特殊使用规律的知识。
(三)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传导能力
(1)口头语言
老师的语言对学生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马卡连柯曾说:“‘你可以走了’是一个很简单的句子,但是可以用五十种不同的方式来说,并产生各式各样的效果。”我们的儿童可从教师的一句话中得到激励,也可以在教师的一句话中丧失信心,畏缩颓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谨言慎行。而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外语意思的理解。
(2)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看似复杂的手势语,只要教师稍加注意,即可灵活运用。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一直是口头语言之外,最重要的传导方式。一个新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是通过全世界都通用的肢体语言,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其含义。丰富的肢体语言可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3)面部表情
良好的师生交往的基本前提在于教师对学生及其活动的关心和重视。面部表情能表达这种关注,并含有鼓励的成分。而眼神是面部表情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表达的信息十分丰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对于接受这样一种外来的文化,学生总是感到陌生和不确定性,所以教师的鼓励眼神,教师的微笑,对学生而言都是极大的激励。
2.观察能力
老师如果从比较隐蔽的、易于忽视的细节中抓住事物的本质所在,那么师生之间的交往,有时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上,要随时观察每个学生的表情动作,从这些表情和动作中观察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3.组织管理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是一项重要的互动活动,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能够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好纪律,协调好组员,更要激发出学生的自主自理自管的能力。
(二)学生因素
作为一名“学生”,小学生有着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即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成为小学生自然的心理倾向,这就是小学生的“向师性”。小学生的“向师性”为教育活动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而教师也在师生交往的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 主动关心、热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如果教师不能在学识和行为方面起到示范作用,那么小学生的”向师性“就会淡薄,以至消失,这必然会影响到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
(三)环境因素
1.课堂时间
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对师生间的交往有着重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科学时间,如果不遵循这些原理,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进而丧失学习兴趣,这显然不利于课堂中的师生交往。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有效途径之一。
2.教室环境
在我们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时,课堂环境的安排往往不被我们所重视,但是事实证明,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室环境及学生座位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活动。如在上课时应保持教室整洁,干净,光线充足,还有在教室里贴上一些学生的优秀英语制作和英语作业展示,努力创造一种亲切、友好、松弛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师生间的进一步交往。
三、 促进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交往的策略
(一) 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
1. 引导学生对未授知识的探究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学生需要探究的知识未必是教师已经知道的,也未必是教师有时间进行充分准备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新事物、新思路,帮助学生制定方案,引导学生探究,与学生一起承担失败和分享快乐,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与他站在一起的,是与他一起共同成长的,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2. 引导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完成
新课程强调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以结对子、小组活动等形式去完成。这个时候,教师不是忙着做别的事或站在一边袖手旁观,而是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这种参与是形式上的参与。因为教师对活动的进程,胸有成足,游刃有余,所以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对活动的深入研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而又便捷的线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帮助是快乐的,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
3. 引导学生设计一些教学活动
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有的教师会安排学生现场设计一些小短剧。一般地,在短剧准备过程中,教师是巡回指导者;在短剧表演时,教师是欣赏者、评论者。如果教师能够安排某一组为自己留个角色,或者欢迎全班各组邀请自己参加他们的组(教师要注意轮流参加不同的组),然后听从短剧“导演”的安排,自己作为他们的“演员”。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以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互动。
4. 引导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活动
评价和自我评价都是很敏感的活动,需要好好把握。如果教师真的能把自己的评价和自我评价放在学生中间,也就是说,教师勇于在学生面前对自己客观、认真和全面地进行评价,真诚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则更能让学生体验师生平等,促进师生交流。
(二) 学生协助教师的教学
1. 协助教师备课
(1) 教具制作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时常可以看到很多自制教具,如果能让有创意的学生参与教师教具的制作,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当学生看着教师使用他们制作的教具为大家上课时,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无形中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
(2) 资料收集
英语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有些资料知识,教师可能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这时候想一想,说不定学生可以办到,办不到可以引导他们办到。这恰巧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扩大了师生交往的形式。
(3) 课堂教学语言的最优化
有的教师教学设计没得说,英语发音也很标准,就是课堂口语中常常带口头语,比如太多的“OK?”“Right?”等。还有的教师,从教几年,使用的几乎是同一套课堂用语,未免单调了点,何不从“听众”中挑选几个口语比较好的,语言功底稍厚的学生,给你提提建议。要明白,学生是听众,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耳朵,什么听得明白,什么听着舒服,他们最有发言权。这样又进一步促进了师生间的交往。
(4) 课件制作
不可否认,在信息社会里长大的学生会比教师更容易掌握信息技术,更喜爱电脑。针对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协助教师制作课件,又为师生间的交往创造了一个平台。
2. 协助教师组织课堂
在班额比较大的情况下,发动学生参与课堂组织,更有必要和有意义。在小组范围内,学生完全可以组织得更好,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重视,都能够更积极地与他人交流。
3. 协助教师辅导学困生
有的学困生,因为过分自卑而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引导优等生来协助自己去辅导学困生,可能就会开启学困生的心理窗口。毕竟,有时候学生更愿意与同伴交流。这样就为师生间的交流打开了一个缺口,可以让教师找到与学困生交流的下手之处。
4. 协助教师评价
让学生协助教师来评价同学,有时候评价会更客观、全面,更能让学生接受评价结果。但是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程度和效果,直接决定评价的实际意义。因此需要认真组织、细心安排评价活动。
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实质性的共同参与,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顺利交往互动的前提与保证。
四、 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交往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的前提
从沟通的角度来看教育效能,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决定在多大程度上与教师交流。这种现象也符合通常的人际关系规则。师生交往时,如果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教师无论怎样的用心良苦,学生都不会接受了,并从内心对教师产生很大的抵触感。因此,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与教师交往,进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能。
(二)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交流
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装扮气质,说话和表情,对学生都是在传递一种信息,让学生在下意识层面里时时判断:“我是不是该喜欢这个老师?“这个老师怎么看待我?”……年级越低的学生,越是从教师的外型、说话的声音、走路的姿态、面部的表情甚至年龄的大小等方面来决定“我是不是该喜欢这个老师?”因此,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与教师交流,仍然受到他们与施与教育影响的具体老师的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
(三)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交往是否成功
教师怎样判断自己与学生的交往是否成功?只要看学生的回馈与反应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学生是不是按照你所希望的那样去想了,去做了?别人对你的印象如何?你是否能够理解你的学生?这些都是判断师生交往是否成功的标准。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明白,师生交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应该充分协调影响师生交往的各方面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以产生最优的教育效能。
参考文献:
[1] 安凤歧 梁承锋主编.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 江平 谢广田主编.小学学科教学新论(英语分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 唐思群 屠荣生编著.师生沟通的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