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研究>交往视点>详细内容

交往视点

有效的课堂交往,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c42f58e10102v1u1.html 发布时间:2019-11-29 14:11:19 浏览次数: 【字体:

   育婴里小学一直倡导教师走教科研发展之路,两年来,我们品生品社学科课题组,主要跟随孙老师立项的国家级课题——《小学品德课“交往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着扎实的探索。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越发感觉到新课程带来的无尽活力。教学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教学关系的呈现,强调交往与互动。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因此,创设基于师生、生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创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学习,参加市级、区级教研是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必修内容,在宏观地洞悉学科发展的新动态的同时,我们加大了校本教研学习力度,课题组成员立足课堂,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在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以“交往型教学”为主要活动载体,在教学研磨中去不断尝试有效的“课堂交往策略”,从而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动脑,有效合作,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问题解决教学”是教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教学心理学视野内,学校教学的关注焦点大体经历了知识教学——知识结构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发展变化历程。这一变化轨迹,反映着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反映。我们课题组主要从《品德与生活》课程入手着手实验,基于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总目标,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逐步摸索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为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激活思维,对话互动

(三)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四)师生思辨,价值同构

  一会,老师们将从我校张莹莹老师执教二年级《变来变去的水》一课的教学片段中会有所发现,探寻水变成水蒸气的成因,不是我们学科的教学重点,我们把课的重心放在了引导学生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思考,动手动脑实践中领悟这一科学现象,从而使学生增长生活本领,逐渐提高生存能力及生活品质。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