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首页 >交往研究>交往视点>详细内容

交往视点

在交往中成长(五英)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4-12 13:25:20 浏览次数: 【字体:

人际关系就是群体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友好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孩子步入学校、成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时,也就开始了他们在集体中的人际交往,这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活动都有着很大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对其进行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做人。

一、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观念

教师在平时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成员共同的理想,建立集体荣誉、集体观念、集体责任心,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地灌输集体意识外,还必须要有成功的班集体活动。特别是在班集体的活动中,注重如何有意识地开展学生间的人际交往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将班集体活动仅仅理解为游戏类的课外活动,如野餐、为本班的球队助威等方面,还应当包括一些目的性明确、专业性较强、孩子感兴趣、带有一心理基础色彩的专题活动。如组织兴趣相同的几个同学为解决某个问题共同努力;召集部分同学为讲述某个童话故事分别展开各自的想象、做科技小实验、探索宇宙的奥秘、共同制作小玩具等等。这样,学生们在平时的共同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认同、接受了彼此,集体观念也就潜移默化、深入学生们的意识里。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载体,同学们的集体观念也就得到了加强,心理素质得到了发展。

二、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交际冲突,主动与他人交往

小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总是需要不断加以调养,使大多数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安全感和归宿感,使集体的相容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处理好学生间的矛盾,平息各类“风波”,调整好他们的人际关系,最终使绝大多数学生都得到肯定。

(1)要培养小学生们建立简单的是非观。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明白做什么事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做哪些事则会受到批评。     

(2)要教育学生学会承认错误,培养自我调控能力。这是小学生能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冲突的关键。鼓励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应当是老师们常用的方式,“鼓励”不仅让学生自己解剖了自己的错误,同时维护了他们幼小的自尊。“承认错误”不应是本环节工作的结束,老师们还要帮助学生指出错误所在,这是培养“是非观”的继续。

(3)培养爱心。教育学生能对小朋友的失误宽宏大量,大力培养同学们的爱心,增强班集体的亲合力。

三、多方面、多形式传授交往技能,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教师在给小学生提供交往机会的同时,还是提高学生交往的本领。这些交往本领包括:学会调节自己的角色,在不同岗位上与人交往;学会主动与人交谈,增进相互理解;学会求同存异,尊重别人等等。在交往过程中,会不断碰到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在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如果小学生在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时方法单一,生硬,不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那么交往的关系将会中断。所以,在开展主题队会、选举班干部、组织课外活动中,尽量避免让个别或少数同学担当主角,要让大多数同学都能有机会锻炼自已的能力。

   简言之,孩子在交往中成长,社会在交往中前进。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学生融于其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发展的推动力和催化剂,学生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也只有在和谐、民主、团结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使学生学会交往,乐于与他人交往,培养其良好的交往习惯和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bf16a9799c3e4070b726500993133ea5.png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