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尝试(六英)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被学生所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地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
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把训练内容具体化为三个“学会”
1.学会倾听他人发言
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思考这个问题,然后虚心倾听别
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
2.学会陈述自己想法
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3.学会修正他人观点
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婉转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关注的不仅重视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认知指导
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的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
2.榜样示范
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
3.体验引导
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发情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4.行为演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如教师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三、课堂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少年儿童的许多课堂行为是带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转化。教师要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训练时注意两个问题。
1.课堂交往技能
课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过程和谐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因而训练时应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认知指导是训练的起点,体验引导是训练的中介,行为演练是训练的落脚点。如课中提问,学生应答时,教师轻轻地提示一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其将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答错被部分同学哄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别人说错了,你应主动修正,积极帮助他。而当大部分学生做得正确时,教师的一句“说得好,大家听得也很投入”,这种语言表扬又无疑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积极强化。
⒉训练时间的长期性
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这不仅因为训练的内容是丰富的,而且还因为训练是一个从分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完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进行训练时不能试图“毕其功于一役”,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综上所述,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可以改善课内交往,促进形成合作性、支持性的课堂气氛,促进交往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与相互作用,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迁移作用。课堂交往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为其生存、发展与成功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