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交往学习的形式(五数)
每节课里都有交往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交往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使学生产生自己新的思考。
教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形成真正的互动。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互动后产生的观点,不是1+1等于2,而是1+1大于2。
要想进行真正的互动,学生要先会倾听,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的观点、思想去说服对方。对方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会反驳,就这样相互之间产生影响。两个人互相受启发,如果最后还是其中一个人的观点是对的,可是那个人的观点也经过了检验,经过了另一个人的说法,这个时候两个人互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交往学习有哪些形式呢?
1. 师生互动
包括师生之间相互的问答,相互的反馈,激励,合作,以及师生角色和地位的互换,也就是互相质疑。
有的时候得在课堂里边装点“傻”,吴正宪老师常说:“装傻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吴老师常明知故问:“我怎么没想明白呢?”“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教师先产生疑问,把教师的思考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在想,产生交锋。只有对起话来,学生才能受到触动。老师讲,学生可以反驳、可以坚持。但是,真正的互相质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选好话题。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主要是通过经常用的小组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其实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就是一种智慧共享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自我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评价别人。评价时多数是以正向评价为主,学生从中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
我们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只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反思,学会修正自己,通过这样一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们更好的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