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本质,落实核心素养(四数)
一、何为数学本质
数学对象有内容和本质两个方面,诸如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公理等看得见、可呈现的数学事实都属于数学内容.我们平时常说的“知其然”,一般就是指数学内容,强调数学知识是什么和怎么样.而数学本质则是这些丰富的数学内容所共有的深层结构和实质思想,主要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来源、发展以及运用的理解.
我们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达到知识与方法的融会贯通,而且要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质规律以及内部联系等“灵魂”性的东西揭示出来,并内化给学生,使他们形成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如何把握本质
任何知识和方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与“土壤”中生长的,都有一个萌芽、生长、成熟的过程,因此把握本质需要搞清楚知识的基础和萌芽是什么,知识和方法的“根”在哪里,知识和方法的生长点与固着点又是什么,这些搞清楚了,那么就找到了认识的起点.高视角的教学设计,应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知识和方法起点的挖掘上.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学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教学的,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
1、教材处理
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把教材中的陈述性教学为猜想与验证性发现。把总结式教学为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探究性学习。以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化为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探究性学习。
2、自主合作、探究过程
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验证性质时,通过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用以探究的学习材料和参与研究的学习伙伴,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在具有较为宽泛的时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猜想结论的正确性,突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特性。每一步教学,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透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4、及时练习,发展能力。
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较强,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5、指导学法,感悟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领悟,从“学会”走向“会学”。本节课中,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比较”、“猜想”、“归纳”、“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方法。总结阶段再次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重点提炼探究知识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生不仅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还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