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后勤)
小学生由于生活范围较窄,阅历不广,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和交往技能。有的自信心不足,怕挫折,不善交往;有的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有的任性,交往不文明,“一切以我为中心”,难与他人合作。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在与教师、家长、同学及社会其他人员正常交往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并注意与社会、集体、他人文明相处,为构筑和谐社会打基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技能指导。
1、引导学生从打招呼,互相问候做起,做到与人打招呼有礼貌,态度真诚、表情自然大方等。
2、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推介或介绍别人。教师可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对学生进行交往技能训练,如开展在班集体中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生活,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介绍本组成员的学习、特长等活动;组织主持人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能清楚明了地介绍活动的组织、过程、最终结果等情况;向家长或其他人介绍自己的学校、班级以及自己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要做到主次有序,详略得当。
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谈话是一种艺术,听人谈话更是一门学问。引导学生明白当别人在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一种的社会交往技能。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中,倾听他人发言,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复述他人发言要点等方式进行倾听技能训练。
4、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反驳别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论证时,能做到有条理,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当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做到有礼貌地表示不赞成,不攻击对方。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价、生生互评等活动来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
5、模拟社会生活,培养培养学生学习适应“社会角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玩好胜的天性,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社会生活,如“模拟法庭”、“模拟督导”和军事游戏等,让学生从中学到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培养其社交能力。
6、加强学生在交往中的言行举止训练。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联系、交往都离不开语言,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交往中的言行训练,一是要注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训练,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做到语言文明、条理清楚、幽默有趣;二是要注意非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即培养学生在交往中注意交往礼仪、表情、手势、体态、语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