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交往策略(五英)
师生交往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在现实的一些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间交而不往、机会不均、交往形式单一、交往活动调控不佳、缺乏师生真实的情感交流等诸多问题。笔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分析当前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的有效性策略。
一、基“实”创境,在真实情境中自如交往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在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方面发挥独特优势。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善用教具、实物、课件等手段,将教学置于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已有的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等相关因素,情境创设的主题脱离小学生实际,创设形式单一,缺少真正的师生交往互动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使师生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笔者认为在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时,促进师生交往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真实交际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教师应尽量创设真实、新颖教学情境,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或物,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交流,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激发,学习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语用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交往活动会因富有生活气息而洋溢生机活力。如何检验英语课堂中的交往是否真实呢?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易直观的指标来判断课堂活动是否符合真实交际的原则:学生回应教师的指令或问题是否经过思考;教学双方的言语内容是否真实;语言交流的方式是否与生活交际相符;课堂中旁观者是否多于参与者;语言表达是否有真情的流露。
2.真情互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方式。在交往教学论指导下,师生间的交流应该注重内在真实的互动,倡导开放的、融洽的、真挚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充满真诚的和毫无保留的,在交往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每次上英语课前,笔者都会提早来到教室,看学生玩耍或和他们聊天。每节英语课上,都会通过free talk、sing a song、say a chant、play a game等形式放松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做到“三多三少”,即多启发、多引导、多鼓励,少打断、少批评、少惩罚,学生说错或回答不上来时,总是小声给予提示,帮助其回答正确,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学生表现精彩时与其击掌,开心快乐时与学生一起欢呼等,从不吝惜鼓励表扬,从不隐藏自己的信息,从不遮掩真实的情绪表达。英语特级教师沈峰提出: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不能仅限于答案的对错,更要关注情感上的东西,认真地倾听,由衷地称赞,即做到八个字“真心真意,真情实感”。
二、以“活”促效,在有效活动中扎实交往
采用活动化的方式进行语言学习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课堂活动是师生交往的载体,在设计与开展教交往活动中要关注以下两个落点:
1.活动高效
活动前,教师应对活动的目的做出科学的整体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而缺乏内涵。活动要有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参与交往的机会。同时,明确实施活动所需要的语言内容与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用上所学的语言和技能。导入活动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分解语言困难;示范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进入活动不要过多打断学生;结束活动要看准时机。活动结束后,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不能仅限于活动结果,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方法及相互合作的行为等。
2.激活思维
最新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今后英语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但在日常的随堂听课中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把语言教学变成学生言语的机械复读,师生的对话成为教师的自问自答,语言的交际成为功能句的测试,师生之间的有效交往几乎不存在,更谈不上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笔者经常运用“头脑风暴”、猜一猜、联想、巧设问题链、妙绘思维导图、设置信息差、开展实践任务、拓展话题等策略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师生间的积极交往。三、抓“点”带面,在适度调控中积极交往
许多小学英语教师是从各大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年青教师,英语专业素养好,工作热情高,能认真研读教材,设计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语言、操练语言。但课堂纪律难管理,特别是大班额如何管理课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困扰英语课堂师生有效交往最棘手的问题。课堂管理是一种教学交往活动,是师生间的交往行为,交往是需要在双方之间进行的。只有真正地认识到课堂管理的特殊性,把握关键点适时调控,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实现良性的师生交往。
1.精准表达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的言语行为是实现交往的外部体现和有效交往的基础,教师应当以促进师生交往为目的,使用准确、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教学。课堂组织语言要简明扼要;表达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控制好语言的节奏、声调、音量、语气变化等,少一些支配性、命令性的语言,多一些鼓励、尊重的语言,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的语言如果幽默风趣,就能缓解学生的疲劳,活跃交往氛围。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丰富语言内容,在交往中尽可能地使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结合情景,让学生大胆交流,使语言成为活语言,课堂交往成为真交往。
2.适时调控
作为课堂交往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调控好教与学各方面的关系因素,优化师生交往的环境,促进师生交往的动态平衡。除了上面提到的教学语言的丰富性和艺术技巧外,还可以充分地运用肢体语言,如面部表情、手势、掌声等。还要注意调控教学节奏。教学节奏过快,易使学生紧张、疲劳、焦虑;节奏过慢,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即使节奏适度适中,若匀速不变,没有起伏,也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教师可采用“快节奏慢镜头”的方法。对于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镇静、机智地处理,可用行为暗示法、停顿法、强化或淡化法、变声法、适时点拨法等适时调控。
3.恰当评价
恰当的评价有利于交往的深入开展,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互动交往的质量和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结合所学的内容,创设生动的评价方式;依据课堂实景,及时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要情真意切;评价的内容要有激励性、引导性。例如在执教过程中一名英语学习后进的学生回答错了问题,教师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引导他今后认真听课。这位学生在后来的课堂上发言越来越主动,学习进步非常大。这就是评价的旨意所在,也是教学交往的最高目标——“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学“技”促能,在平等沟通中优化交往
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言语交往中倾听与表达是两项最关键的技能,直接关系到交往的质量与水平,不论是教师或学生,都要学会掌握交往的技巧。首先要学会倾听:静心地听,捕捉重要信息;要虚心地听,不随意打断別人的话;会心地听,适时适当会意的眼神、轻微的点头等都会使交流更加深人。其次要学会表达:明确表达内容;准确达意;表达注意语调、语速,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又能给对方适当的理解机会。另外,流畅而活跃的思维能力对于话语表达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识记语言材料,观察语言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语言规律,创作语言内容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轻松的交往氛围,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真实的、积极的、高效的动态交往过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